生活污水治理直接关系着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随意排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了环境,污染地表土壤,对居民的饮用水与生活用水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强化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污水处理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的成果。从确定污染源开始,到处理设备的运行维护及保养,每一步都必不可少。
步骤一:污染源、水量、水质
确定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是哪个环节那个因素导致;后期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技术上做的清洁生产。水质情况也是要确定,建议不间断规律性的取样做检测从而得出科学的水质情况。水量也是是污水处理的规模,一般设计就大不就小,并且应该长远规划考虑后期的规模。
步骤二:污水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一般是根据城市污水的利用或排放,考虑水的自然净化能力来确定污水处理的程度和相应的处理技术。经处理的污水,无论是用于工业、农业还是回填补给地下水,都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水质标准。
这个排放标准,如果能零排放当然很好。前期在做环境影响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沟通好,这个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整个项目的造价。
步骤三:污水处理方案、工艺、占地、经济性
寻找有经验,做过类似案例的环保单位,邀请其勘查现场,给其提供水质检查报告或者提供多次提取的水样,审核通过的环评资料以及指定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场地,要求环保单位按照现有情况出污水处理方案(含污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运行维护费用)及造价等。
步骤四:把控施工质量
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检查工作,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经行有序施工。
步骤五:试车、调试、人员培训
项目施工完成之后要做好单一设备试车、一联动设备试车,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试车完成之后要进水调试、待检测合格之后方可完成。后期一定要系统的经行相关资料提交、人员培训等等。
步骤六:日常维护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
设备日常维护一定要按照环保单位提供的相关维护资料操作,严谨私自维修变更设备型号等等。从设备运行管理的现状着手,找到设备管理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司各级对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视程度,严格执行设备管理与维护例行条例,并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才能够彻底解决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中存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备件储备不合理等问题,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稳定运行。
以上就是污水处理过程的重要6个步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按照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污水处理步骤来看,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重点及注意事项都一目了然,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团体或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实现“零排放”。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发电、工业和交通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工业、能源加工业、钢铁业和化学原料制造业等高耗能行业不仅是煤炭消费的重点行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行业。随着碳中和战略的全面展开,我国的能源体系将在未来40年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比之下,虽然污水处理行业的能耗没有发电、钢铁、化工等行业那么高,但总能耗并不小,也属于能耗大的行业。据统计,2014年我国污水处理厂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0.26%,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所占比例将超过2%。污水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化学品,并间接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处理过程本身也会直接排放温室气体。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污水处理等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大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左右。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传统污水处理模式的本质是对水质的能耗。为了减少水污染,我们使用了大量电能,间接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减少碳排放,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和物耗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目标。
作为重要的公共事业,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尚未达到100%,减少水污染仍然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预见,污水处理行业短期内尚不具备承担大规模减排任务的客观条件。但是,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层面来讲,绿色低碳发展也是必走之路。同时,作为政策驱动的行业,企业若能提早开启低碳变革,必将赢得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污水处理行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考量。
优化工艺回收有机物能量:通过开源实现能量自给是从根本上解决绿色低碳发展问题。据测算,污水中所含能量达污水处理本身所消耗能量的9-10倍之多。通过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回收有机物能量,利用沼气热量发电,可实现碳中和。实践表明,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已经比较可靠、稳定,既为国内污泥处理探索出新思路,同时也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改造升级曝气系统:因地制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实现能量节流,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曝气系统总体能耗占比较大是事实,污水处理节能降耗关键点在升级改造曝气系统。曝气系统节能的核心是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按需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达到供需平衡,避免曝气能耗的浪费。这就需要精确掌控微生物的活动过程,同时精确控制鼓风机的运行过程。既要防止过度曝气,也要防止曝气不足。这就对硬件设备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确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来说,改造升级曝气系统需要从系统角度综合考量各个要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优化原料投入环节:污水处理工艺多样,但本质是通过生化反应来去除水中污染物。因此,在处理环节需要投加碳源和多种化学药剂。这些原材料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消耗能源,在投加过程中也消耗一定能源。因此,优化投料环节,有助于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
优化排水管网输水性能: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的收集和输送涉及大规模的管网铺设和较长距离的输送,需要大量的能耗用来支持日常的运行和维护。为了尽可能降低这部分能耗,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优化管网输水性能。提高排水管网输水性能,根本性的解决措施是提高排水管网覆盖率,实现污水100%收集,同时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大幅提高污水处理进水碳氮比。如此就能解决碳源不足问题,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厂有机质-甲烷转化率,把污水处理厂变成发电厂,从根本上解决能耗问题,实现碳中和。
排水泵站节能降耗:排水泵站也是耗能大户。数据表明,排水泵站占城市水务总能耗的35%。因此,对排水泵站进行升级改造,或采用智能化运营模式,能有效降低能耗。
总的来说,污水处理行业实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仅仅站在污水处理行业角度,需要从“用户控制-源头分离-管网收纳-净化处理”全流程进行系统性规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全面升级管理运营模式,从管理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构建全新的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实现整个运营模式的智慧化升级。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跳出污水处理行业,从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污水资源化、能量自给、环境友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点-线-面-体”的不同层面进行顶层规划、系统设计和统筹安排。这不仅是整个行业技术和观念的更新,更是整个社会思维和认知的革命,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令人高兴的是,污水处理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将很快为碳中和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